作物种子与磁场影响
2021-04-14 12:03:40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中国是几千年的农业大国,作物种子突破卡脖子现象,是当今的一项重大工程和历史性事业。笔者今将关于作物种子与磁场影响的著述进行专题分享,希望能够为之提供理论上的有益思考和技术上的拓展引导。

地表上的植物,碳水化合物也,以土壤为生存基础和生长养分,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,向空中环境输出氧气,昼间接收阳光照耀以促使体内水份升腾进而传输养分。植物生长除了与季节密切相关之外,其体格生长主要在夜间进行,究其根源,地球每日自转过程中,其空间磁场密度的规律性起伏变化是要因。其中,白天地表磁场强,夜间地表磁场弱,尤其是正午时刻的磁场最强,子时零点的磁场最弱。万物承载于地表之上,必然要受到地球各种自然条件影响,因此,有磁场的植物,必然要受到地表空间磁场及其变化的重要的客观影响。

地球昼夜磁场强度分布特性图

由于地表空间磁场密度和强度具有每天昼强夜弱的变化规律,因此,昼紧夜松的磁场环境,使得植物的生物磁场必然要同步地一紧一松、一张一弛,随之而来的效果,就是植物体格在夜间的生长速度,是一天中最快的时候。

昼紧夜松的磁场环境,甚至还是许多植物和粮食作物往往在夜间开花的客观原因,因为外在的磁场束缚减弱,植物的内在磁场动力则促使花蕾因此强势突破。

现代人类发现,植物有“太空种子果实大”的现象。也就是说,地表上的植物种子,当参与卫星太空运行并返回地面进入土壤生长时,其株杆,比上一代或同代都要显著地增大增高,结出的果实,也比上一代或同代的果实都显著增大,但质地却没有原来的那么厚实,味道没有原来那么浓烈。

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果实

追根溯源,促使太空种子质地突变的根本原因,在于经历了一次地球高空磁场环境显著减弱的过程,这是关键与本质。因为环境外磁场一旦减弱,种子的体内磁场必将扩张,进而促使种子质地突变。种子的质地既然已经在高空突变,那么,回到地球土壤生长后的株杆和果实,则必然随之变化。

进一步地,太空失重促进种子的质地突变,则仅是表象,磁场减弱才是导致突变的根本原因。

人类对植物生长各种客观因素的认识,主要在于土壤和养分、温度和湿度(水分)、阳光与空气这些方面,对磁场影响度的认识几乎还没有(本文除外),特别是在农业育种方面,这是大遗憾和大前沿与大机会。因此,农业育种,必须考虑磁场的影响。

种子的卫星高空环游,是磁场影响种子的方式之一,是让磁场减弱来对种子产生影响,结果是种子回到地面生根发芽后植物的株杆和果实虽然增大,但果实后代的生命力却有所退化。

因此,农业种植技术需要考虑直接在地表上附加磁场的方式,来加强种子性能优化的育种。当然,如果让附加磁场来帮助育种,螺线管电磁场需要回避(特别是要排除交流电磁场),因为电磁场不是那么柔和。因此,既要附加磁场又要磁场柔和,那么,永磁铁磁场帮助育种,则是理性选择。

进一步地,磁场育种时,需要让种子的南北极与永磁体的南北极在纵向保持一致,以便让永磁体的外磁场磁力线直接穿越种子的磁轴(底端与尖端的中轴),进而为种子补磁补能。同时,永磁体的南北极还要与地理上的南北磁极保持一致。也就是说,“地磁、永磁、种磁”的南北极要始终保持一致。

因此,种子的南北极判断和摆放非常重要。由于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,而花开的那端是磁力线的输出端(北极),因此,果实的把端则是南极,花端(顶端)则是北极。简单说,就是“把南顶北”。典型案例,比如南瓜的南北极是“把南蒂北”,谷粒的南北极是“座南顶北”。进一步地,谷粒生长过程中,基座生根以吸收水分养分,顶端发芽以向上生长并扩张。

同时,磁场育种时,外加磁场一定要与地球每日自转磁场的强弱交替周期一致(昼强夜弱),进而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,顺势而为。

农业育种,最根本和最佳目的:一是增强植物的生命力和抗病力,让一代更比一代强。二是增强植物的结果率,以确保累累硕果、年年丰收。三是增强植物的营养性和口感,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。

综上所述,顺应自然天之道,磁场育种是未来。


二〇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于湖南衡阳

作者相关文章:

1、 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大粮食观? (2009年)

2、 最该专卖是种子。 (2012年)

3、 本文摘录于《宇宙原理》第五章 第八节 (2020年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